点亮新技能——检视阅读+卡片大法

Posted by Evan on April 12, 2018

昨夜翻到一本丹尼尔·平克的新书《时机管理》,乍一看名字很玄乎、封面很靓丽,推荐语的煽动性很强,翻过书脊一看,果然是湛庐出版的书。

心想这种商业书籍的价值一般不大,刚好可以练习一下新近习得的检视阅读技能,快速摘取信息点。

如果把阅读技巧隐喻成一个武器库的话,那之前的我,可能整个库房里面只有一把老式猎枪——一字一句读。过往以为这样读书能够将书本吃透,有更深的理解,但实际效果往往不佳,阅读过后除了粗略的印象之外,往往剩不下什么东西。

一本书都吃不透,更别提消化一堆书了,所以往往是买书如山倒,看书如抽丝。

上过开智的信息分析课程之后,对阳老师介绍的检视阅读印象非常深刻,根据一本书或一堆书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方法,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快速抽样一本书的知识点,后续再行文记述利用抽样阅读法进行主题阅读。

抽样阅读招式一:阅读目录

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:

  • 序言:完美时机的隐秘模式
  • 第一部分:时机管理,基于人的管理
    • 时间类型、任务类型与个人节律
    • 对每日安排进行适度控制
  • 第二部分:时机管理必须关注的三个点
    • 起点效应,当下是不是开始的时机
    • 半途效应,你的中场战事
    • 峰终效应,结局决定体验
  • 第三部分:群体时机
    • 同步,群体时机的秘密
  • 结语:一切都是时机

你看,商业书籍的模式是如此清晰简单,按照“时、空、变量”的套路来思考一下,全书以“如何提高选择时机的质量”为关键变量,分别探讨了个人节律、项目节律和群体节律三个角度。

这样一来,原本看起来玄乎的“时机管理”这个主题词到底包含哪些范畴,这本书到底想要讨论什么话题,就跃然纸上了。

抽样阅读招式二:剥离前言后记的关键组块

再看前言的结构:

作者先用一个故事来引起读者兴趣——一战时的一桩谜案:一艘美国客船驶向英国,而英国周边海域已经被交战国德国所控制,这艘客船果不其然被德国潜艇击沉,成为美国抛弃光荣孤立而加入一战继而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个引爆点。

史上对此案件有诸多争论,而船长在当天下午的航线设置上也确有蹊跷,没有选择最快航速前进(船比潜艇快得多)且没有用Z字型路线,让潜艇可以轻松咬住并瞄准,故而有很多人认为船是英国人自己炸沉的,就是为了营造舆论拖美国人下水。

作者认为分析者纷纷忽略了一个角度:不同时间下,人类的决策和认知能力的变化,继而抛出了点题的反常识点——时机管理是一门科学,综合研究如何根据身体、事件的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特色,做出最有利的决定。

我们往往认为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是一种艺术,往往由老谋深算的战略家所熟稔,但是很难为人所掌握,是高级别的“内隐知识”,但作者认为时机不是艺术,而是可以明确转化为“IF-THEN”,可以用操作主义的方式进行理解和预测的科学。

作者接着说明了写作的背景,是和两位研究人员综合了经济学、医学、人类学、心理学等领域的700多个研究,写出此书。

借此可以推断信息和引发思考:

1. 作者文风简练,文笔很好,能在故事和隐喻之间推进读者的理解,可以学习一些非虚构写作的技巧; 2. 此书一定程度上基于科学知识,可信度相较于一般商业书籍要高得多,但证据的鲜活程度还需检验; 3. 此书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知识?能够收集到什么样的反常识卡、术语卡和行动卡?

抽样阅读招式三:阅读参考书目

«««< HEAD 快速抽样之后,发现参考书目中有一大半是来自于知名的学术期刊,如Science, Harvard Business Review, Psychology Review等等,证实之前疑问,这本书是基于学术发现来写的,并不是空穴来风,可信度较高。

回到书籍的第一章,能够很明显地发现,每一个组块都是对某一个研究成果的通俗化解释,作者自己的演绎不多,保持了较高的可信度。

卡片大法实践

确定了此书的可信度基础还比较高的前提下,就可以进行知识点的快速摘记了。

以第一章为例,可以将@todo XX页的内容浓缩为几张卡片:

@todo

结语

人生苦短,刨去年幼或年老,耳聪目明而足够成熟理性的时间少之又少,在这其中我们还有大量时间被睡眠、维持生活所需(吃饭、如厕)等等所占据。

真正能够用来读书、输出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。

这么一点可怜的时间分配,如果都给了没有营养的地摊文学或者是胡编乱造的商业书籍,岂不是太过暴殄天物?

检视阅读能够极大提升我们分辨书籍好坏,迅速摘取有用信息点的能力,把时间用到更优秀的智慧源头上。这个方法非常符合人类的认知特色,我们的大脑极其懒惰,但又极其好奇,通过检视阅读能够帮我们迅速找到书籍的整体脉络和Pattern,利用大脑的脑补能力来迅速理解书籍大意。

框架逐渐清晰的同时,问题自然涌现,将问题作为锁,把读书作为寻找钥匙的过程,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目的性和专注度。

而卡片大法直指学习的本质,是为了输出,为了更好的输出,将知识点降维,才有机会让知识沉淀到我们的长期记忆之中,也只有进行降维和摘记,在未来可能的运用场景中,才能精准地找到所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