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谈曾点气象与今日儒家信仰

Posted by Evan on April 12, 2018

曾点,又名曾皙,孔子弟子,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。

阳明年少时,师从曾祖父王杰,学儒家”曾点气象”,学者能见得”曾点意思”,将洒然无入而不自得,爵禄之无动于中,不足言也。

后世往往称之为孔子门下第二贤人,仅次于颜回。

曾子何德?

先看《论语·先进篇》

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。 子曰:「以吾一日長乎爾,毋吾以也。居則曰:”不吾知也!”如或知爾,則何以哉?」 子路率爾而對曰:「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;由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」 夫子哂之。「求!爾何如?」 對曰:「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。」 「赤!爾何如?」 對曰:「非曰能之,願學焉。宗廟之事,如會同,端章甫,願為小相焉。」 「點!爾何如?」 鼓瑟希,鏗爾,舍瑟而作。 對曰:「異乎三子者之撰。」 子曰:「何傷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」 曰:「莫春者,春服既成。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」 夫子喟然歎曰:「吾與點也!」

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孔子问政与诸弟子:“你们总说怀才不遇,若有国君赏识,你们想做出什么样的业绩?” 率性勇武的子路欲入中等国家,使民有勇气,知道义。 冉求愿入小国,使民知礼。 而公西华收拾宏愿,只求在国家中操持礼仪,做一小官。 而曾点言: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“避世”之愿、童子之趣,但唯有政治清明、国家以礼治之,社会繁荣稳定,百姓才能有此惬意。

君不见诸国征伐,横征暴敛,民不聊生——曾子是何种胸怀,何种宏愿!

难怪夫子说:“吾与点也!”

收拾旧山河、治国以礼、待民以仁, 在这乱世下,谈何容易?

故曾子曰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”

如何修身?

弘——扩大、培养,毅——志愿、意志,仁者如水,圣人就是那汪洋大海,但汪洋大海远非一日之功,恰在那涓涓细流,经年累月,一滴一滴。

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
孔夫子似那朗朗昆仑,对吾等凡夫俗子而言,凛凛然高不可攀,曾子给行动瘫痪的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——最小行动——日复一日的反省,终究,好习惯会压倒一切,好习惯会成就你我蓬勃的生机。

何为君子? ——修己以安人

君子敢于鞭挞自我,敢于审视鲜血淋漓的小我,但这够么?

曾子曰:「可以託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。君子人與?君子人也。」—— 《论语·泰伯》

六尺之孤,指的是孤儿,也指的是幼君,君子当有信,当有才,方能为人托孤养子,为先君辅佐幼帝。

此一言,道尽了儒家与道家的区别,君子当积极入世,忠君尽事,经略天下,授民以礼,还民以安。

真君子,不应做“自了汉”,也即“孤芳自赏“之辈,若无德无能,何以寄百里之命?

修己以安人,安人是愿心,修己是圆心。

以儒为信仰

自鸦片战争以来,荣光不复,中国人割地赔款,从天朝上国变成了东亚病夫,华族精英悲怆之余,纷纷求索富国强兵之路。

从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到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,再到全盘西化、全盘赤化,儒道逐渐被视作中国落后之根基,如洪水猛兽,众人皆避之不及、戕害不绝。

四十年前,邓公造访东瀛,看过新干线后喟叹:“我们要被开除球籍了!”,铁幕渐次崩塌。

又随着苏东剧变,城头变幻大王旗,美式价值观随着弗朗西斯·福山的”文明终结论“一时风靡,资本主义市场让中国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同时,背后极端的个人主义、功利主义也开始腐蚀人心。

今日之华夏,毛派、左派、保守主义、乌托邦主义、民粹主义、民族主义各行其道,恰如热带雨林,雾瘴缭绕,狼奔豚突,好不热闹!

我虽幸而得贵人启蒙,年少而奋力挣脱官方意识形态枷锁的同时,却日渐发现自己如无根之萍,不知如何安身立命。为求安全感,却坠入极端功利的深渊之中挣扎了近一年,痛苦难以言表。

读罢《机器人叛乱》之后,猛然醒悟:你我皆是机器人,自私的基因和模因为了自我复制,会推着你我求诸名利、攀爬社会、娶妻生子,若无“广义理性”以自审,若对自己的目标无法产生怀疑,与朽木何异?难怪坊间戏言——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。

多年以来,以无神论者而自矜,认为科学的宇宙酸终将溶解一切牛鬼蛇神,对“信仰”一词,不无鄙夷。

时至今日,渐渐发现,除了秒尺度的愉悦,分钟、小时尺度的专注,幸福若缺了百年、千年尺度的意义,还是无本之木,难经风雨,人终归需要有信仰。

可这信仰,向何处寻?

寻寻觅觅终不遇,却在灯火阑珊处。我选择以儒为信仰。

以儒为信仰,为恒心:

惶惶乱世,孔子为践行风乎舞雩的政治理想,在诸国间奔波经年,虽状如丧家之犬,但仍不改少年壮志。

以儒为信仰,为雄心:

修己以安人,君子,可以託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。

以儒为信仰,为开心:

子曰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

以有涯之年,累万世之功,修己安人,其乐何穷?